1月8日,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主办,广东海洋发展研究会、广东海洋协会、中国勘测联合网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海洋勘测新丝路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做了主题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金翔龙、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钱宏林等来自海洋勘测和海洋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单位以及金融行业代表近200余人参加论坛,与此同时,中国海洋勘测联盟成立。
论坛以“新丝路、新技术、新融合”为主题,以构建“行业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与会者们共同探讨国家“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历史战略机遇下,如何求同存异、互联互通、共享共赢,促进海洋勘测技术发展,为我国海洋开发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国防建设等贡献行业力量。
海洋勘测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合理地配置海洋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而作为基础性技术服务的海洋勘测行业,在海洋地理信息大数据的获取和应用以及海洋开发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勘测是指通过各种仪器设备对水体和海底地理要素或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海底地质结构等属性进行测定、采集和研究论证的过程。具体包括水深测量、海底地貌测量、障碍物探测、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理信息等,是海洋资源探测、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划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和实施,海洋勘测无论在范围还是技术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勘测仍存在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信息壁垒等问题,融合行业资源,共同推进行业发展,集聚力量形成“拳头”亟待增强。海洋勘测作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可谓任重而道远。
军民融合共绘蓝色国土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需要对海洋有系统的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先进而合理的科学技术。因为体制关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海洋勘测、海洋资源开发领域一直处于垄断状态,民间少有参与,鲜有“施展拳脚”的机会。面对庞大的海洋国土资源,靠有限的力量已很难满足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
2015年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若干重要部署,提出要贯彻军民融合,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此举意义重大,不仅为更多地方企业提供了参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国防建设尤其是海洋“蓝色国土”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力量和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事实上,国内已有一部分包含民营企业在内的地方企业积累了一定海洋勘测领域的实践经验,在技术和服务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随着军民融合、共谋发展这一国略的推进和深化,预计会有更多实力派海洋勘测地方企业加入到海洋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催生出更多军民合作项目,为国家蓝色国土开发贡献力量。
海洋勘测融合性发展迫在眉睫
面对海洋这个巨型复合生态系统,作为技术保障之一的海洋勘测领域,也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术层面,而应朝着多元化、立体化、融合化方向迈进。有关专家表示,要快速提高我国海洋勘测能力,特别是深远海探测能力,建议在人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走向社会化。
具体而言,要逐步确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海洋勘测产业格局,正确处理行业管理部门与市场行为间的关系,鼓励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海洋勘测队伍,形成合力突破发展瓶颈,走向深海和海外,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地为国家海洋事业和国防建设服务。
论坛现场1
论坛现场2
主讲嘉宾作演讲
我会副会长、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黄良民
作《建设行业命运共同体对推进海洋勘测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