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协会|网站顶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广东海洋协会|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   协会介绍   |   工作动态   |   团体标准   |   政策法规   |   海洋专题   |   海洋科普   |   会员专区   |   行业招聘    |   联系交流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 协会动态
粤港澳三地海洋产业协会联合发布合作倡议书
来源: 广东海洋协会    更新: 2025-10-16    浏览: 20 人次


       在10月15日举办的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广东海洋协会携手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粤港澳港口航运发展联合会、香港船东会、香港海事科技学会、澳门海洋学会、澳门物流货运联合商会等粤港澳三地的海洋行业商协会、学会,共同发布《粤港澳海洋产业合作倡议书》。

       此次倡议旨在充分整合粤港澳三地的优势资源,共同促进三地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科研-产业-生态-金融”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与引领。

       《粤港澳海洋产业合作倡议书》明确了未来合作的六大聚焦领域: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播、品牌共建及金融支持。各方将围绕上述领域,通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切实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倡议书的核心意义,在于全力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关键要素在湾区内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形成“1+1+1>3”的聚合效应,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洋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高地。

       向海图强,合作共赢。此次倡议的发布,展现了粤港澳凝心聚力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必将为区域发展打开更广阔的蓝色空间!


粤港澳海洋产业合作倡议书

尊敬的粤港澳海洋产业界同行们:
       海洋,作为地球生命的摇篮和资源宝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占据着关键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动三地海洋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在此郑重发出合作倡议。

       一、合作背景
       粤港澳三地在海洋产业领域各具优势:香港拥有先进的海洋科研技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高增值的金融和专业服务体系;澳门在海洋文旅产业方面独具特色,并通过区域协同,探索发展海洋金融、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广东则具有可观的海洋经济体量、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在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技术引领。加强粤港澳三地海洋产业界合作,资源整合、要素互补、产业协同,构建“科研-产业-生态-金融”四位一体的海洋经济体系,是实现大湾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合作目标
       1.推动海洋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大湾区海洋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2.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整合三地的科研资源,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共同致力于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
       4.促进海洋文化交流:传承和弘扬粤港澳三地的海洋文化,增进三地民众对海洋的认知和热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海洋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合作领域
       1.海洋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
       搭建海洋产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海洋产业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三地海洋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三地海洋资源、企业、技术与人才信息,推动产业上下游对接和项目落地。联合规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三地在船舶注册、船员认证等领域的规则互认,降低制度性成本。促进港口物流、冷链运输、船舶维修等供应链环节的无缝衔接。拓展三地邮轮游艇“自由行”。加强海洋产业人才培养合作和职业标准互通,鼓励人才跨区流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举办工程师和高管研修班,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共同编制发布《粤港澳海洋行业白皮书》,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共建海洋科技实验室或创新中心等联合研发平台,聚焦深海科技、绿色航运、海洋碳汇等前沿领域,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粤港澳科研资源与广东制造能力结合,加速技术落地与产业化进程。共同制定海洋行业技术标准,提升大湾区的国际话语权。
       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联合行动,合作开展珠江口海域污染治理、红树林修复、珊瑚礁保护等生态修复项目。推广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低碳渔业等绿色海洋经济新模式,共建“蓝色碳汇”交易机制。组织志愿者参与海洋环保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研究制定海洋生态保护标准和规范,推动三地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政策协调与统一。
       4.海洋文化交流与传播
       挖掘和整理粤港澳三地的海洋文化资源,共同举办海洋文化展览、海洋论坛、海洋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展示三地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区域影响力。开展海洋文化教育合作,编写海洋文化教材,将海洋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文化素养。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提高大湾区海洋文化的影响力。
       5、品牌推广与国际合作
       组织三地海洋企业参加国际海洋展会,打造“粤港澳海洋”品牌。吸引海外海洋科技企业落户粤港澳,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6、金融与投资合作
       推动蓝色金融创新,开展绿色航运保险、碳金融产品等跨境金融工具试点。开展海洋产业投资促进活动,推动设立粤港澳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定期举办海洋项目路演等投融资对接活动,吸引港澳及国外资本投资大湾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科技项目,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合作机制
       1.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设立粤港澳三地海洋产业商(协)会合作联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沟通合作进展,协调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2.制定合作行动计划:根据合作目标和领域,共同制定年度合作行动计划,明确合作项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确保合作工作有序推进。
       3.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粤港澳三地海洋产业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海洋政策、产业动态、科研成果等信息,实现信息互通有无。
       4.推动项目合作落地:对确定的合作项目,成立项目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各位同行,让我们齐心戮力,共同为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传承海洋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倡议发起单位:
       广东海洋协会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
       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
       粤港澳港口航运发展联合会
       香港船东会
       香港海事科技学会
       澳门海洋学会
       澳门物流货运联合商会


 
返回上一页面 关闭此页面
 
广东海洋协会|网页底部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东路547号九楼东面(邮编:510220)   电话:020-89255210    传真:020-89255056   电子邮箱:hyxh_gd@126.com
版权所有©2012-2025 广东海洋协会 Guangdong Ocean Association | 粤ICP备13014070号 | 邮箱登录
本网站由<广州·净致设计工作室>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