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二十多年来,广东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一直领跑全国,最近这几年大力发展的海洋经济六大产业,更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充沛动能。 这六大产业都取得了哪些最新成果,接下来还将往何处突破?在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之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南方日报联合策划了《船说广东·走向深蓝》特别节目,带您到产业一线,近距离感受产业发展的脉搏。广东海洋协会全力支持配合了该节目的采访录制,并将于今天开始陆续转载,敬请期待。 第一期,我们先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通过一只海马的“奇幻漂流”,透视广东海洋生物产业的广阔前景。
海马“族谱”为何如此重要?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为生活在我国近海的海马建立了首个资源数据信息库,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为什么海马如此重要?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信表示,海马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动物,有重要的经济、药用价值。想要做到保护及可持续的利用,首先要了解其种类、分布与资源现状;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在渔业捕捞和栖息地退化比较严重的区域,海马种群能否自然存续下去。 而建立资源数据信息库,就像是为海马编写了“族谱”,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直观认识海马,为以后的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在政府部门划定有关海洋保护区、生态红线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其实,海马家族“族谱”的建立,就是海洋生物资源的成果转化过程中“基础研究”的重要一环,可以加深对资源的认识。以海马为例,王信介绍,前期要通过产业化养殖,保障原材料的持续供给;进入研究阶段,要通过科学研究明确资源中的有效成分。接下来,再通过提取或者人工合成这些有效成分,加工成食品、药品等标准化产品。 “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离不开基础研究。以前没有基础研究,我们对一些海产品的利用很粗放,能吃的就吃,能用的就用,其他的就扔掉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广东海洋协会海洋生物分会秘书长周雪峰介绍,像过去被认为无用的鱿鱼的内脏和虾头等,通过深加工提取更利于吸收的蛋白肽,就可以用来制作健康食品、化妆品和饲料等,经济附加值更高。112.14亿海洋生物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资源宝库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海洋生物基础研究,还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一座新的资源宝库。
“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可能产生耐药性。”周雪峰说,而海洋天然产物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比如,我们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怡莱霉素E,这种新成分可以用来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 周雪峰认为,广东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有着突出优势。不仅起步较早,省内还有众多研究机构、高校和高新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不少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广州、湛江等地还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园区,这些园区集产、学、研于一体。“有了这些平台,海洋生物产业在广东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实验室里的忙碌景象,是广东海洋生物产业突进的缩影。最近几年,广东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势头很猛,据预测,到2030年,广东可以形成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可以说,海洋有多广阔,产业发展潜力就有多巨大。这只“海马”还能游向哪儿,我们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力。【来源:广东自然资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