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协会|网站顶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广东海洋协会|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   协会介绍   |   工作动态   |   团体标准   |   政策法规   |   海洋专题   |   海洋科普   |   会员专区   |   行业招聘    |   联系交流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 相关要闻
两会闭幕,听听这些“海洋声音”
来源: 综合自然资源部网站、人民网、海洋知圈整理汇编    更新: 2023-03-15    浏览: 1347 人次
内容速览

加快推进海洋油气管道保护立法

加快推进深海装备技术体系化发展

加快发展深海采矿装备 保障国家战略资源自给

加快推动海洋氢能开发建设

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

加快建设海洋领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

重视布局“深海安全与权益维护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我国深海安全与权益维护

发展海洋碳汇 推动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

搭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 探索蓝碳经济发展路径

建设国家级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试验场

支持海南先行先试开发深远海风电




全国人大代表阎洪涛:加快推进海洋油气管道保护立法

       加快推进海洋管道保护工作。建议司法部将海底管道保护立法作为立法重点项目,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部门,整合海底管道铺设、用海审批等活动,重新启动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立法,明确规定海底管道保护相应环节的主管部门及职责、管道保护的强制性和禁止性要求、管道保护的企业责任、管道保护的技术措施等。
(二)完善海洋管道保护政策措施。建议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海洋管道保护的政策文件,满足海洋管道保护的现实需求,并为立法工作积累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胡震:加快推进深海装备技术体系化发展

       我国要加快启动深海装备重大项目,形成装备牵引,加快启动实“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深海空间站”,占领深海通用装备与共性技术制高点。以大平台、大载体引领创新,设立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整合国内优势力量,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深海前沿科技、深海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形成深海装备“基础-技术-装备-研发-试验-应用”的良性循环。
       同时,深海装备类技术的基础研究,能够突破多个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一系列产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议完善深海装备的应用与产业化体系,形成产业链条,推进深海装备在相关海域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持续支持国产深海装备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深海装备应用机制;持续支持深海装备“国造国配”,扩大首台(套) 等优惠政策对深海装备领域的支持范围,加快自主配套产品在国内研制的深海装备上的推广应用,推动相关装备产业的形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副所长叶聪:加快发展深海采矿装备 保障国家战略资源自给
       当前国际深海矿产开发布局提速,我国应把握住争取全球视野下深海技术先发优势的历史机遇,聚焦安全保障、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三大战略方向的现实需求,构建世界领先的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体系,保障我国战略资源的自给,引领我国深海技术变革、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我国深海矿产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深海技术发展管理体制,加强统筹深海采矿装备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强化深海装备技术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薄弱核心系统设备研制。三是系统推进深海矿产开发活动,加快形成规模化开采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七一八所副所长郭建增:加快推动海洋氢能开发建设

      目前,国内外海上制氢技术均处萌芽期,暂无成熟可靠的海上制氢装备及相关基础设施,中国理应抓住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海上制氢技术的瓶颈,解决关键技术,率先开展海洋涉氢应用,做实做强做优海洋氢能实体经济,并推广至大规模海、陆氢能应用,从而打通氢能产业上游绿色制氢、中游大规模氢能储运、下游规模用氢的全产业链条。但是,海洋氢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海上大规模绿氢制备及应用方面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弱,海洋氢能研发、试验、应用产业生态尚不完善。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加快演示验证,推动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制氢示范工程落地。其次,加强资金支持,鼓励绿氢制备产业和商业应用探索。引导社会资本,营造多种市场模式的运营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副主委韦建刚: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新兴海洋生物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抗心血管病及放射性药物研发、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术上取得了进展。但我国该产业竞争力偏弱,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规模小。第二是科研创新存在明显的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药数量少,研发投入少。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量屈指可数,技术活跃程度较低。第三是产学研用不紧密。
       针对上述困境,有如下建议:首先是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国家海洋创新实验室”及其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链带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及系统竞争力。其次是营造创新生态链,打造全链条、互带动、良循环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再次是配套支持创新海洋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最后是构建海洋生物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应用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栾新:加快建设海洋领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议在海洋领域规划建设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布局在山东半岛、长三角和大湾区地区。其中山东半岛以青岛为核心,烟台、威海、潍坊为支点,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题,规划新建山东半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南京、杭州、宁波、无锡、舟山为支点,优化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湾区以广州、深圳为「双核」,香港、澳门、珠海为支点,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能力,打造海洋高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的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

       针对司法办案中仍存在的案件线索发现难、取证难,海洋环境破坏鉴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相关制度机制,通过推动相关立法,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同时,建议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大数据及信息共享技术,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平台,打通技术和数据壁垒,最大限度形成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韩喜球:重视布局“深海安全与权益维护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我国深海安全与权益维护

       建议有关部委设立重大国家专项或推动该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构建深海采矿技术与装备体系,加强国际海底区域活动和科学研究。同时她建议拓展合作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计划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框架下,建立深海资源与环境研究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及海外基地,加强与各国深海科学研究团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深海领域复合型人才的聚集,提高深海探矿、勘探开发、治理与科学研究的水平。建议创新机制加强多方合作,如鼓励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协力拓展中国深海领域的发展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胡松琴:发展海洋碳汇 推动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

       海底地质碳封存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将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开的初步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海域封存潜力巨大(达2.58万亿吨)。我国有必要对此领域予以关注,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示范研究,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做好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储备。

全国人大代表孔凡萍:搭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 探索蓝碳经济发展路径

       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发展海洋碳汇经济,加快推动绿色转型。
       目前,海洋碳汇无法进入CCER全国交易市场,各地只能通过自主搭建区域平台进行交易试点,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因此孔凡萍建议,尽快搭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在制度设计上,将海洋碳汇纳入碳市场框架,与已有碳配额市场有机结合,以市场化手段激励海洋碳汇相关主体在技术、生产等环节,积极寻求新方式增加海洋碳汇,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规范海洋碳汇产权上,一是明晰产权归属,建议通过立法确认海洋碳汇产权,将相关权利涵盖在海域使用权之中;二是完善交易模式,建议加快建立一整套的海洋碳汇抵押、质押登记及公示制度,通过质押、担保、融资租赁等市场流通方式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海洋碳汇市场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龚俊龙:建设国家级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试验场

       建议自然资源部支持在深圳建设国家级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试验场,率先探索建设海洋电子信息全海域机动试验场,以地方自主筹建、国家评估授牌的新型国家级试验平台建设新模式,推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助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深圳市依托深圳高新园南山园区,构建以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国家级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积极引导国内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试验场的建设、运营和试验服务,建立试验场试验测试能力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试验场在国家重大项目性能评价、比测及验收中的作用,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侯茂丰:支持海南先行先试开发深远海风电

       充分利用海南自身优势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岛的重要支撑。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对海南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岛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支持海南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国际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并在科研立项、智能制造、首台套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海南风电装备面向东南亚实现“装备出海”“技术出海”。


综合自然资源部网站、人民网、海洋知圈整理汇编

 
返回上一页面 关闭此页面
 
广东海洋协会|网页底部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东路547号九楼东面(邮编:510220)   电话:020-89255210    传真:020-89255056   电子邮箱:gdoa@gdhyxh.org
版权所有©2012-2024 广东海洋协会 Guangdong Ocean Association | 粤ICP备13014070号 | 邮箱登录
本网站由<广州·净致设计工作室>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