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综述
日前,中国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强调着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我国船舶产业核心竞争力。
业内专家表示,《实施方案》是针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问题,以建设造船强国、海洋强国为战略目标所提出的,必将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注入强劲动力。众所周知,船舶工业是为海洋运输、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也是衡量一国海洋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业内人士认为,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设造船强国。
目标 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转变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从衡量世界各国造船业的三大指标来看,我国已经是造船第一大国。据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1~6月份,我国造船完工206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2013年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898万载重吨。这些数字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4.2%和43.1%。
然而,在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产能严重过剩、船用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进展缓慢等矛盾日益显现。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船舶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今年1~6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利润总额一项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3.6%。其他三项指标,即完成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幅度也都超15%。按照报告的说法是,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1/3企业任务不足,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造船业的问题,既有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因此,《实施方案》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加快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着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途径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关键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船价大跌,订单大幅减少,我国造船业在所难免地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船舶建造领域,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均针对船舶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政策,业界各方也提出了诸多建议与方案。不过,与很多产能过剩的产业一样,船舶工业目前的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形式多于内容。虽然有个别兼并重组项目取得成功,但相较于做大做强的目标,全行业的产能结构调整力度显然还远远不够。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必须攻克的难关。
《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推进关键船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特种材料的研发、制造。三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建设项目,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四是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实施渔船更新改造,推动船舶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五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六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
“可以看出,《实施方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不仅对化解当前产能过剩、扩大内外需等做出相关规定,更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明确了任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手段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依然突出。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已开始显现,过度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
目前,我国造船仍以低附加值的“大船”为主,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则在新技术的储备上走得更早、更快。随着国际上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下一代造船技术主要包括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目标的绿色造船技术、以通信导航为主的信息技术和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设计等。业内专家表示,未来的中国造船业将是船舶技术和配套技术创新向高端和绿色环保节能发展,并向海外拓展空间及依托全球进行产业布局。
“此次实施方案与之前的规划一脉相承,既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船舶工业的重视,继续对其进行部署,又透露出政府对相关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式。”中船重工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健德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将科技创新、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摆在实施方案的前两条,充分说明当前工业经济中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排在首位的,主要还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来推进稳增长。”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大主流船型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技术开发。
6月初在丹麦召开的“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也对船舶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会专家认为,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仍将延续低位运行态势,但整体上有所企稳。随着美国、巴西、挪威等国加强深海石油开发投资力度,未来几年全球海工准备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综合各国预测数据,预计2013年全球新船需求将超过8000万载重吨。其中,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占总量的70%左右,LNG(运输液化天然气)船和LPG(运输液化石油气)船市场相对活跃,约占总量的10%,豪华游轮、海工装备及其他特种船型约占20%。
业内专家指出:船企要利用这次行业调整的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做好下一代造船技术储备,加快转型升级,力争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