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近日,参加中国—印度尼西亚海洋地质和底栖生物联合调查的10位中方科学家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到青岛。作为“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联合调查是中国和印尼双方首次在东印度洋苏门答腊岛西南海域执行大规模、多学科联合调查,也是双方首次开展海洋地质和底栖生物联合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20天,航程3269海里,开展了沉积物取样、物理海洋和化学观测、底栖生物拖网、地球物理调查等工作,获得了高质量的样品和数据,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
据悉,本次调查由中国、印尼两国科学家共同提出,被列入中印尼政府间合作协议,得到了国家海洋局“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本次调查海域东起巽他海峡,西至安达曼海,包括整个苏门答腊岛陆架区域。调查任务由印尼海洋地质研究所的“Geomarin Ⅲ”号科学考察船执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印尼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织实施。航次以研究东印度洋沉积作用、生态环境及印尼贯穿流和印度季风的演化历史为主要目标,通过海洋沉积学、地球化学、生态学、古海洋和古气候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苏门答腊岛西南陆架区现代沉积特征、物源及输运模式,阐述东北印度洋底栖生物多样性特征,探讨末次冰期以来印尼贯穿流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及其对印度季风的响应。
“该航次的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印尼海洋地质合作项目负责人石学法告诉记者,“苏门答腊海域是印尼的专属经济区,在海洋地质学和底栖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本航次获得的资料和样品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个中国—印尼联合调查航次计划将在2016年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