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展现更大的魅力,真正成为带领中国和沿线国家展翅腾飞的双翼。 (吴 颖)
规划政策 引导扶植 力促转型
走好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之路,进一步开发好、利用好、经略好海洋,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2014年,我国海洋政策体系不断细化和完善,海洋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为海洋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2014年,我国大力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月,国家海洋局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在天津、江苏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关于在广州等8个城市开展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的通知》《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进入6月,我国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立,这是我国深入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当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出台《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黄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也相继发布《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形成了国家与地方联合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
下半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发布海运发展战略,随后交通运输部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为海运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国务院还先后批复和出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新格局正式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2014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3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年~2020年)》,海洋被首次纳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域,并确定了“一带四海十二区”的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突出了海洋在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整体中的重要位置。
2014年,沿海各地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继续展开,河北、天津发布海洋生态红线区,辽宁、福建分别印发《关于在渤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和《福建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为守住海洋生态健康底线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做好海洋基础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
6月,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领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这标志着海洋领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在2014年各项海洋基础工作也继续扎实推进。5月,国家海洋局下发《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常态化海岛监视监测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形成覆盖我国全部海岛的监视监测网络和监视监测技术支撑体系;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我国港口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12月,国家海洋局出台《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年~2020年)》,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立体观测能力……经过一年的建设,各项海洋基础工作不断完善,一个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海洋事业发展机制业已形成。 (兰圣伟)
海洋执法 以责任之心 守万里海疆
从2014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起,中国海警在我国万里海疆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执法工作。渤海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定期巡航执法检查、北戴河海域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碧海”“海盾”专项执法、全国海岛核查、海洋权益维护……一年365天,不管是惊涛骇浪、严冬酷暑,海上始终有他们的身影。
3月9日13时30分,“中国海警3411”船以最快时间抵达马航客机疑似失联海域中心位置,成立了观察瞭望、搜救、通信、医疗、摩托艇施救和后勤保障6个工作小组。第一天,搜索范围近300平方公里,其后逐步扩大。中国海警局成立了专家小组,对现场海域的海况、洋流、水温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为前方搜救工作提供支持。
2014年,全国沿海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打击海上非法活动专项行动。浙江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各类涉渔非法行为、整治“船证不符”捕捞渔船和渔运船、整治禁用渔具、整治海洋环境污染。“一打三整治”以雷霆万钧之势,查处涉渔“三无”船舶1.2万余艘,清理地笼网等违禁渔具6.43万顶(张)。福建开展省、市、县三级海洋执法机构海陆联合执法行动,查处“三无”船舶从事渔业生产、外省渔船非法入闽作业、违反休渔规定、使用违规渔具等行为。广西6部门联手,综合治理非法开采海砂行为。
一系列打击海上非法行为的决心之坚、力度之大,正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海的集中体现。
时至年末,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案件十大案例,“海丽国际高尔夫球场有限公司诉国家海洋局环保行政处罚案”入选。
此案对厘清地方政府与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权,对于相关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有着积极示范意义。
我们还要铭记:这一年,我国首次系统全面掌握海岛航空监视监测资料;这一年,北戴河海域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年,钓鱼岛、南海维权巡航持续开展;这一年,中国海警各类执法船不断入列,为维护海洋开发秩序,维护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建东)
极地救援 临危受命 可歌可泣
2013年12月25日凌晨5时许,正在执行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船收到了一条紧急求救信号:“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船被浮冰困住了,有两座冰山正向该船漂移,情况危急,急需救援。”
陌生的海区、未知的冰清、恶劣的天气……面对这些,“雪龙”船没有一丝犹豫,全速驶向俄船被困地点。在远离人烟的“白色沙漠”,在狂暴的“世界风级”面前,“雪龙”船救援的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参加救援的考察队员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面上一连奋战了近9个小时。最终将“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52名被困乘客全部安全转移到了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上,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感人乐章。
“雪龙”船在南极的救援事迹引发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热议。美国《侨报》刊文称,此次救援既体现了中国人良善、友爱和互助精神,也绽放出人性的光辉。“雪龙”船的救援赢得了赞誉,堪称一次成功的“国家形象公关”范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